中華民國重要記事 |
重要堂史 |
年代 |
記事 |
年月日 |
事件紀要 |
1975 |
1.蔣中正總統逝世,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總統,蔣經國任中國國民黨主席
2.蔣中正總統移靈國父紀念館,開放民眾瞻仰遺容;4月16日奉厝桃園大溪慈湖行館 |
1975.06.26 |
行政院核定設置「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 |
1975.07.01 |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 |
1975.07.02 |
籌建小組第1次委員會議,擇定臺北市營邊段土地為建堂基地 |
1975.08.02 |
依「中正紀念堂籌建經費募集辦法」,臺灣銀行、郵匯局各地分支行局今日起收受各界捐款 |
1975.08.23 |
籌建小組於中央日報、聯合報刊登徵求中正紀念堂設計公告 |
1975.10.15 |
籌建小組收到「中正紀念堂及中正公園規劃設計建議書」共43件 |
1975.11.29 |
完成紀念堂設計公開徵求案評審作業 |
1975.12.03 |
籌建小組第5次委員會議,紀念堂規劃設計建議書評審結果,選定5組建築師 |
1976 |
推行「六年經建計畫」 |
1976.4.19-
1977.02.24 |
建堂基地現有房舍分成四區分期拆除 |
1976.05.05 |
籌建小組第7次委員會議,決議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7人負責紀念堂設計圖評審 |
1976.07.07 |
籌建小組第8次委員會議,紀念堂設計案經專家評審結果,決議錄取和睦建築師事務所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 |
1976.10.12 |
「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成立 |
1976.10.31 |
上午11時舉行紀念堂破土典禮 |
1976.11.30 |
榮工處代表籌建小組與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臺灣北區辦事處辦理紀念堂基地原有房舍及設施之交接 |
1977 |
1.全面實施平均地權
2.第1部核能電廠開始正式運轉 |
1977.04.05-
1978.05.02 |
紀念堂基樁工程 |
1977.09 |
籌建小組與和睦建築師事務所簽訂「中正紀念堂暨公園新建工程設計委託契約書」 |
1977.11.23 |
籌建小組與陳一帆簽訂鑄造蔣中正總統銅像合約 |
1977.12.01 |
中正紀念堂正式動工,結構部分工程先行開工 |
1977.12.14 |
籌建小組第13次會議決議原則通過中正紀念公園設計要點 |
1978 |
1.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6任正、副總統,孫運璿任行政院院長
2.南北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
1978.03.16 |
成立蔣中正總統銅像塑造指導委員會,由蔣彥士委員擔任召集人 |
1978.07.12 |
籌建小組第15次委員會議,決議正面牌樓高度30公尺;圍牆高度6公尺,採用迴廊及中國燈籠窗樣式 |
1979 |
1.中美斷交,終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
2.發生「美麗島事件」
3.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落成;西部鐵路幹線電氣化完工 |
1979.01.11-
1980.03.20 |
正面牌樓、側牌樓、迴廊、角亭工程 |
1979.03.23 |
配合紀念堂開放日之展覽設計,中正紀念堂陳列室專案小組邀集蔣復璁、何浩天、周應龍、林克承、劉安濤、李雲漢等召開「中正紀念堂展覽設計顧問座談會」 |
1980 |
1.「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揭幕
2.北迴鐵路通車 |
1980.02.13 |
籌建小組聘駱鵬先生為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籌備主任 |
1980.03.01 |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籌備組」成立 |
1980.03.10/
03.12 |
首次分二批辦理服務人員甄選 |
1980.03.22 |
籌備組人員上午遷入紀念堂辦公 |
1980.03.31 |
中正紀念堂籌建竣工 |
1980.04.01 |
籌備組以財團法人型態營運,比照國父紀念館模式擬定組織章程及編制 |
1980.04.04 |
「海內外同胞為永懷先總統 蔣公獻建之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與先總統 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在瞻仰大道(今民主大道)舉行 |
1980.04.05 |
中正紀念堂正式開放參觀 |
1980.05.14 |
籌建小組指示成立「永懷 領袖文物宣揚小組」,由黨史會遴員編成 |
1980.05.15-
05.16 |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籌備組與施工處進行紀念堂及附屬設施接管手續,由籌建小組監交 |
1980.06.06 |
收受榮工處代申辦之建築物使用執照2份 |
1980.06.28 |
「中正紀念堂指導委員會」成立並召開第1次會議,決議本處自1980年7月1日起撥交臺北市政府接管 |
1980.07.01 |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成立,撥歸臺北市政府,原籌備組駱鵬主任,奉派代理管理處處長,負責接管事宜 |
1980.08.14 |
行政院核定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規程及編制表 |
1980.09.24 |
指導委員會委員何應欽上將奉獻個人飼養錦鯉數百尾,由趙聚鈺委員陪同,放養於大忠池(今光華池) |
1980.10.09 |
參加10月慶典之歸國僑胞近二萬人蒞臨參觀,蔣經國總統致詞歡迎 |
1980.10.21 |
籌建小組第19次委員會議,通過全部建築工程經費結算報告,並決議因建堂工作已完成,小組任務結束 |
1980.10.25 |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印信啟用 |
1980.11.04 |
中正紀念堂指導委員會第2次會議,決議公園左右兩池分別命名為「雲漢池」、「光華池」 |
1981 |
|
1981.01.23 |
「光華」、「雲漢」兩池,聘鐫刻名家蔡海峯勒石為銘 |
1981.02.16 |
日本政界名人笹川良一贈送錦鯉魚110尾,由何應欽上將代表接受 |
1981.04.04 |
畫家張季玉先生捐贈本處1幅恭繪之「蔣公戎裝像」油畫畫像 |
1981.04.05 |
中視公司於本日上午7時在瞻仰大道(今民主大道)舉辦「永懷 領袖萬人大合唱」,集合民眾逾五萬人 |
1981.12.16 |
第一任處長駱鵬先生榮退,王錫昌先生接任,由臺北市教育局毛連塭局長主持處長交接典禮 |
1981.12.27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舉辦之梅花展覽開幕,嚴前總統家淦先生蒞臨主持,陳立夫資政、蔣緯國將軍及全體委員參加 |
1982 |
|
1982.02.06 |
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贈本處自日本運來唐梅12株 |
1982.04.05 |
各界紀念蔣公逝世七週年大會,文武官員及日本政界名流岸信介夫人等約二千人參加,由嚴家淦先生主持 |
1983 |
卓長仁等6名大陸青年劫機投奔自由 |
1983.05.04 |
第二任處長王錫昌先生卸任,謝毅先生接任,由臺北市教育局毛連塭局長主持交接布達儀式 |
1983.07.15 |
本處設立文化走廊工程案(今美齡藝廊)完工驗收 |
1983.09.20 |
教育局毛連塭局長蒞處視導「永懷 領袖」多媒體幻燈影集首映情形 |
1984 |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7任正、副總統 |
1984.07.10 |
完成製作「蔣公與臺灣」、「蔣公與中國」、「蔣公與世界」3部影集 |
1985 |
|
1985.04.05 |
嚴家淦先生主持蔣中正總統逝世十週年紀念大會,本處特編印《永恆的懷念》紀念特刊及多媒體幻燈影集1部 |
1985.10.17 |
本處派員赴中央銀行領回該行保管之前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之公文檔案及有關物品 |
1986 |
1.民進黨成立
2.鄭南榕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反杜邦設廠 |
1986.03.05 |
臺灣省邱創煥主席率各縣市長蒞處栽植蘇鐵3株、肯氏南洋杉24株於虎背區,以紀念蔣公百歲冥誕 |
1986.07.01 |
本處改隸教育部,正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上午在電影室舉行改隸移交典禮 |
1986.07.11 |
總統令公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 |
1986.10.31 |
1. 紀念蔣中正總統百年誕辰,全國各界及僑胞代表約五萬人舉行紀念大會,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親臨主持
2. 「中正紀念堂季刊」創刊
3. 製作完成「永懷德澤」多媒體幻燈影集 |
1986.10.31-
11.30 |
舉辦「蔣公遺訓書法展覽」,請總統府陳立夫資政主持揭幕,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蔣緯國將軍蒞臨剪綵 |
1987 |
我國自本年7月15日零時起解除戒嚴令,開放大陸探親 |
1987.07.07-
11.10 |
配合中央黨史會「永懷 領袖文物宣揚小組」策劃,舉辦「蔣公領導全民抗戰建國五十週年紀念特展」,以史蹟照片配合重要文獻展出 |
1987.10.29 |
展出日本友人增田寮先生提供珍藏60年之蔣中正總統墨寶「橫掃千軍」、「平等」2幅及照片2張(蔣中正總統當年揮毫時,增田先生曾為其磨墨) |
1988 |
1.蔣經國逝世,副總統李登輝先生繼任總統
2.解除報禁
3.愛國奬券停止發行
4.「五二O運動」造成流血衝突 |
1988.01.13 |
驚聞蔣經國總統病逝之惡耗,全體員工哀慟,本日起降半旗、停播音樂,並於文物展示室門口設置靈堂供員工與遊客追悼 |
1988.01.29-
05.03 |
「悼念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特展」以12單元展出照片300幀及家書 |
1987.04/10 |
紀念公園茶花區園石雕刻蔣中正總統墨寶「毋忘在莒」四字;光華池旁大石刻上「飲水思源」 |
1988.07.11 |
製作完成「歷史的光輝」影集 |
1988.10.31 |
蔣中正總統生前乘座座車二部由總統府於1988年10月13日送抵紀念堂,本日起恭置於下廳拱門二側展出 |
1988.10.31-
12.31 |
「蔣公畫紀」特展展出22位書畫名家共同完成之200件字畫原件作品 |
1989 |
1.黨禁解除
2.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 |
1989.01.26 |
謝毅處長主持「迎春梅展暨植梅典禮」活動,「梅花小姐」親手栽植梅花於大忠門入口右側花圃 |
1989.01.29 |
下午民進黨人士舉辦遊行活動,進入大中至正門內降下國旗、升該黨黨旗,由儀隊禮兵護旗帶回本處 |
1989.06.04 |
「血脈相連演唱會」在紀念堂廣場舉行,聲援天安門學運 |
1989.06.07 |
「歷史的傷口募款演唱會」在紀念堂廣場舉行,支援大陸民主運動 |
1989.10.31 |
姚淇訓、姚世訓兄弟贈送本處一對大理石石獅,於瞻仰大道(今民主大道)石階前舉行揭幕儀式 |
1990 |
1.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8任正、副總統,郝伯村組閣
2.野百合運動(三月學運) |
1990.02.10 |
交通部觀光局為慶祝元宵節,以飛龍在天為主題,首次以大型節慶形式在紀念堂舉辦「臺北燈會」 |
1990.03.16-
03.22 |
近六千名大學生集結於紀念堂廣場靜坐抗議,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等訴求,結束前在廣場立起自製的「民主野百合」 |
1990.03.29 |
「紀念先總統 蔣公逝世十五週年暨本處成立十週年特展」在懷恩藝廊(今美齡藝廊)展出 |
1990.11.09 |
召開本處與國立國父紀念館指導委員會臨時會議,通過紀念堂保留區西側闢設圖書館,東側規劃為展覽館 |
1991 |
1.「動員戡亂時期」正式終止
2.成立「大陸委員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文化建設委員會」 |
1991.04.05 |
《歷史的光輝》出版,彙集紀念堂十年來各項施政與工作成果資料圖片 |
1991.10.21-
1993.03.20 |
紀念堂保留區整建工程委由榮工處辦理,闢設圖書館與展覽館 |
1991.12.03-
1992.01.26 |
《蔣公畫紀》遠赴日本福岡名古屋及東京舉辦巡迴展覽 |